Manuel des tunnels routiers - Association mondiale de la Route (AIPCR)
Publié sur Manuel des tunnels routiers - Association mondiale de la Route (AIPCR) (https://tunnels.piarc.org)

Accueil > Version imprimable > 隧道安全中人的因素

3. 隧道安全中人的因素

PIARC隧道运营分会认为有必要对正常时和紧急时刻用户的行为进行重新思考,深入的思考有利于为隧道设计和运营提供建议。

人类行为学的知识对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至关重要:

  • 特别是针对通讯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计包括那些专用于自行疏散设施的优化
  • 隧道运营机构和紧急服务,必须能够在任何时间以协调确保事件的最佳管理

足够的隧道工程内人类行为学知识,向用户、隧道设计、隧道管理(运营管理机构和紧急救援服务组)方向行动,有助于优化隧道安全。

整个隧道体系,包括隧道管理系统的构成,对于隧道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该体系决定了用户在正常和紧急时刻看到的内容和做出的反应。交通规则的性质、驾驶者的遵守以及他们被强制执行的程度,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隧道安全的标准。驾驶员通过隧道时驾驶车辆特征和荷载情况同样有重要作用。  

如果隧道安全中需要集中考虑人员的因素和人员行为特征的话,还可以考虑其他的附加措施(相对于的是欧洲规程指定的最小要求)。人员因素不仅仅会影响隧道使用者、隧道营运人员和救援人员(包括消防队、医护人员、警察等)。在这个阶段,本章的重点在于分析整个隧道体系和隧道用户的交互作用,同时还需要提供隧道营运人员和紧急救援人员组的互动信息。

关于隧道使用者的主要结论如下(第3.1节有详细介绍):

  • 隧道设计及营运应考虑到人的因素;
  • 驾驶者应该知道他们在隧道中如何应对;
  • 隧道进出口段外较长一段范围内(尽可能在150-200m范围内),不要包含太多的标志和标识。进出口段范围内必要的标志和标识的数量应严格予以限制;
  • 隧道安全设施在通常的交通状况下应易于辨识;
  • 警戒等应该采用多重冗余信息源(电源和信息源)。

对于隧道运营者和紧急事务组,可以总结出以下重要结论供隧道运营班组(详见第3.2节)和紧急救援队(详见第3.3节)参考:

  • 隧道设计阶段组织咨询协商与合作;
  • 构建应急预案以备隧道用户保护和防火作业,并随时更新预案;
  • 组织用户熟悉隧道活动,并安排隧道操作培训的练习;
  • 给出紧急服务最少时间行动的必须服务项目;
  • 组织事故后分析会,包括一般重要的事件分析。

设计人员使用设施应该考虑到使用人能力和局限,确保设计体系和流程满足相关使用人的能力和局限,且应该提前分析确认这些人的相关能力和局限。使用人的能力和局限指的是其体力、认知能力和心理活动的过程,该过程包含察觉、信息分析、产生动机、做出决策并执行。

一般性介绍请参见第3.4节。

撰稿人

图3.0-1: 应急出口

图3.0-1: 应急出口

本手册这一章由 Marc Tesson 编写,他是C4成员,也是“用户行为影响”工作组的领导。

此工作组前任领导,Evert Worm, 为本章英文版做出了贡献。

Didier Lacroix,委员会前主席,重写了本章法语版。

3.1. 用户

图3.1-1: 用户接近隧道时

图3.1-1: 用户接近隧道时

以下的几个方面在2008R17的技术报告"隧道安全人为因素之人的因素" 中有重点的介绍:

  • 描述隧道中人员决策过程模型:本模型的建立目的在于给隧道专业技术人员一个理论基础,以便于深入研究人类在隧道的行为:引自第1章"人的因素概论" 的报告2008R17。
  • 总体而言,观察隧道使用者在正常情况下和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讨论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在以下两部分有详细论述。第2章"正常情况下隧道用户行为研究"的报告 2008R17和第3章"紧急情况下隧道用户行为研究"的报告2008 R17。
  • 安全设施设置的一般目标,应达到欧洲规章的最低要求,这些要求根据心理学研究和其它一些研究推荐:第4章"在通常交通条件下改善公路隧道安全性的附加措施"的报告2008 R17和 第5章"在临界条件下改善公路隧道安全性的附加措施"的报告2008 R17。
  • 用户决策过程描述模型。这在隧道与用户之间的接口部分是至关重要的,在 第6章"智能交通及隧道安全技术未来之发展"的报告 2008R17 中的内容。

参与这些调查工作时,工作小组成员经常不得不回答以下问题:"是应该让隧道适应用户,还是要用户适应隧道?"显然,现实中上述两种策略都会被使用。为了正确的分析已经存在的规程或推荐意见,工作组决定展开关于驾驶者教育及驾驶者信息方面的调查。

下列内容在计划报告中作为重点进行分析。"公路隧道驾驶者教育及信息相关规程",这部分内容主要目的在于为负责提供教育和信息的国家机构、隧道所有者、操作者以及相关交通领域的咨询者提供规程或建议。该报告的第一章在于给没有任何相关背景知识或背景知识很少的目标读者提供一般性的信息。第二章将是适合所有目标读者或研究机构的关于一般性要求。第三章和第四章将提出的规定值得有关机构特别是业主关注。

3.2. 营运管理者

图3.2-1: 公路隧道监控所

图3.2-1: 公路隧道监控所

“营运管理者”指的是现场代表业主的机构或负责运营隧道的机构,营运管理者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与其他相关各方(业主、政府主管机构、紧急服务、分包商、其他营运者以及用户)对隧道的安全运营工作都有紧密关系。营运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交通流、土建结构及机电相关设备,包括与隧道运营任务相关的应急管理部门。营运者对于隧道安全管理系统的高效实施很重要:其重要性可以通过他们参与隧道设计分析(含风险分析)和管理规则的制定得到体现,同时应注意每天的隧道运营监控工作(事件管理、开展安全练习或演练、实施经验反馈、定期更新运营的卷宗、班组培训、与相关机构的)协调等)。

隧道运营相关各方各有非常突出的特点,详见 技术报告2008R03"公路隧道营运与紧急救援队的接口管理"。

  • 近十年来最严重火灾中得到最有用的教训,在第一章"火灾教训与启示"(2008R03)。
  • 通过经验和教训得到的"实践最好的信息和推荐标准"在第二章"推荐标准详细条文"(2008R3)中。

一般来讲,通过在防灾演练和真实的事件中得到的教训可知,负责运营隧道的营运者的行为将成为灾害事故中确保隧道使用者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这个话题,负责监控隧道运营的员工的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他们是第一个(批)与隧道紧急事务处理有关的人员,所以在隧道日常运营管理员的角度上来看他们肩负有很大责任。他们的任务非常的重要是由于需要管理平时发生概率非常低的但潜在会引发严重事故的事件。为了确保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做出合适的处理,隧道运营者必须能够理解并处理发杂状况,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在巨大压力对事件进行很好的处理,所以合适的专门的培训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欧洲的规定要求隧道营运部门的人员必须受到合适的初始培训和后继不间断的培训。(欧洲规章2004/54/CE - Annex 1 § 3.1 "运营方式")。

3.3. 紧急救援队

图3.3-1: 消防队在隧道进行安全演练

图3.3-1: 消防队在隧道进行安全演练

隧道中发生事故是往往会请救援队进行协助,救援队需要有在任何类型的基础设施内灭火救人的广泛的培训和经验,隧道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火灾或其他危机会迅速发展使得救援操作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救火队员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情况下救灾技术和技巧,还应该专门针对隧道具体情况进行培训,这种培训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救灾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以确保在隧道复杂的条件下完成救援任务。这种技术对于救援组的领导者尤其重要,必要的情况下,他必须能够在所有的情况下,适应最初设想的营运方法。对于任务的顺利完成,救援人员与隧道管理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调也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包括详细的准备、准确理解并实施救援计划、安全演习以及对救援经验反馈结果的培训。

对于边境线或两国边界上的隧道,需要不同的国家的救援队之间拟定救援合作协议,确保不同类型危机情况下的救援活动顺利开展。

图3.3-2: 在避难所帮助隧道使用者

图3.3-2: 在避难所帮助隧道使用者

关于援救组,在技术报告2008R03 "公路隧道营运-紧急救援队接口管理" 中对以下方面内容进行了重点说明:

  • 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隧道火灾中得到的教训:详见 第一章"火灾教训启示"的报告 2008R03。
  • 基于课程培训与经验的最优的资料及建议详见第2章"详细的建议"的报告2008 R03。

3.4. 总论

本部分目的对准备了解隧道设计及新整治已建隧道过程中人员因素的人员给出的规程。本章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的将PIARC报告中安全部分的人员因素的部分进行罗列叠加,而是致力于将相关部分值得特别注意的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主要的方法(论)规程。

从这个观点值得仔细推敲并得出如下三个重点内容:

  1. 在研究分析方法的框架内追根溯源分析影响因素的必要性
  2. 应充分认识到将人员和(管理)机构的因素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3. 将可能付诸实施的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的好处。

第一点主要是关于新建隧道设计时应考到救援过程中一条基本的原则,即研究过程中应尽可能追根溯源的分析各种因素。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考虑到隧道决定使用者行为主要因数。这些户主要因素中,下列因素是值得特别指出的:

  • 隧道实地的相关信息,例如,交通流车辆以及使用者用户的类型(当地人,专业人员情况,)
  • 路线前后衔接关系,即计划修建的隧道进出后前后道路段落范围内存在基础设施。(路线连贯性进行考虑)
  • 路线范围内其他的隧道或邻近区域的隧道
  • 处于边境线或两(多)国交界处的隧道应特别值得注意,并应贯彻遵循良好的策略和方法确保能够与用户进行良好的联系。

第二点主要是考虑在安全领域开展工作将人员因素和机构因素进行整合,并且做好利用一般安全领域和特别是紧急救援领域相关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有经验数据的应用。这项工作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基本完成,第一种方式是参考本领域内已开展工作获得的成果和课程(比如PIARC的相关规程),第二种方式与人类行为学科专家进行交流(比如心理学家或其他专家)。隧道新建或翻新设计时请人类行为学科专家参与进来的意见值得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认真考虑。显然这仅仅在特别重要的工程中才会得到重视和采用(例如边境隧道、特长隧道、空间范围有限的隧道等)。

隧道工程领域,看起来仿佛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前,应非常的慎重和谨慎,该原则在其他开放空间中修建的基建工程同样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安全事故和安全演练中得到的教训表明,安全和设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做出的技术方案从用户行为角度来考虑,往往不是太合适。

在不受人类行为学科专家暗含意见的前提下,明显可以知道,有必要保证广泛征求不同时间段内所有参与者的意见。特别是,救援服务应该紧密的结合隧道安全设施的设计情况进行开展(尤其是应注意用户自救设施的设计特点)

第三点就是必要的情况应该对创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试验和演练确保其有效性。且关于将人员行为考虑到隧道设计、营运和救援过程中的知识已经学了很多。设计人员在即将完成所有隧道安全设施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上的相关因素。当设计者在安全设计中需要采用新型的方法时,不能忽略基本的试验(譬如室内试验),同样不能忽略现场的试验或练习。现场的试验和验证应该在人类行为学科的专家帮助下完成,以确保新型的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在应用到隧道前得到验证。

作为一般性结论,这里只能重申本领域相关工作是很普通且仅仅需要简单实用的工作,救援工作中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应该尽量以简单而直观的处理方式进行工作,如非限制条件下一直在实施的工作方式相一致。这工工作方式确保实施的措施简便易懂且用户便于实施。


URL source: https://tunnels.piarc.org/fr/node/1900